在手機、家電、鐘表等傳統商品領域,“保修期”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家具、建材產品等領域,許多消費者卻知之甚少。由于國家標準規范缺失、市場監管不夠完善,一些商家為吸引消費者、獲取利益,故意設置保修“陷阱”。近年來,木門行業頻頻曝光的保修期問題,更是將木門業保修的亂象推到風口浪尖。
其實,在一定時間內,木門產品也能享受“包修、包換、包退”。然而,家具、建材產品的保修期是多少?保修包括哪些范圍和內容?木門產品保修中到底有哪些陷阱?保修期與保質期僅一字之差,中間又有何區別?面對各木門產品參差不齊的保修現象,消費者又該如何明明白白消費,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由于目前國內家具行業并沒有出臺三包的標準,因此消費者在面臨不同的保修問題時,絕不能粗心大意,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由于不了解保修常識而使得本該享受保修的產品失去了保修資格。
業內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最好在正規店家購買建材產品,并索要購物憑證,要求商家出示商品的相關合格證書及保修卡,要看清楚購買合同和廠家承諾的售后服務范疇,尤其注意保修的期限及其具體內容,以便在今后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下更好地維權。
此外,消費者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商家在承諾售后服務時,往往會有“保修期”和“保質期”兩種概念,這兩個概念實際上是有區別的。保修期,通常是指在規定的時間段內,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商家可以免費幫助消費者維修,如果超出了這一范圍,商家將不再負責或者免費維修;保質期,是指產品在正常條件下的質量保證期限。產品的保質期由生產者提供,標注在限時使用的產品上。在保質期內,產品的生產企業對該產品質量符合有關標準或明示擔保的質量條件負責,銷售者可以放心銷售這些產品,消費者可以安全使用。
目前的木門行業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然而售后保修標準卻嚴重滯后發展的步伐。政策的先天不足,導致了木門行業售后服務的頑疾根深難治,而隨著消費者與商家因質量與保修問題造成的糾紛日益升級,有關部門是否應該注意到事態的嚴重,盡快完善立法,使木門行業售后服務跟得上行業的發展,規范木門業,讓消費者維權有法可依。